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 发改委>新闻中心

抢抓协同发展机遇 强化项目承接功能 “滨城”高质量发展开新局
发布日期: 2023-02-06 09:38      来源: 滨城时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内最大内贸集装箱船“中谷杭州”首航天津港 《天津日报》发


    ■ 仅去年一年,新区共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项目62个、总投资620.82亿元,引进北京在津新设机构360个、注册资金928.63亿元

    ■ 今年滨海新区持续谋划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储备259个项目,总投资达1453亿元,包括推动空客二线、万达滨海文化旅游度假区等223个新项目开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核心研发基地、联想创新产业园(天津)项目等209个项目竣工投产

    兔年伊始,春回大地。作为我市“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的核心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滨海新区处处勃发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气象。

    天津港火力全开、昼夜繁忙,满载的货轮有序进出,春节假期228次船舶作业的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65.2%;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加班加点打造大国重器,全力生产世界最大的“卧式铝挤压机”;正月初七一上班,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助理南松辉就和同事们开会部署新一年的科研工作;不久前,明治乳业天津工厂在经开区正式投产,牛奶、酸奶等产品今后将覆盖整个北方市场……

    大项目建设“不打烊”、大平台发展“加速跑”、企业生产不停歇,滨海新区以全力冲锋打头阵的姿态,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部署,抢抓协同发展机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努力绘就新时代美丽“滨城”“实景图”。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做好非首都功能承接地

    重大项目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去年以来,滨海新区持续强化重点工业项目库动态管理,加强项目扶持力度,推动力神动力电池、中石化LNG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总投资1848亿元的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产业园、电科产业园等258个项目开工;总投资7869亿元的腾讯高新云数据中心等643个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1706亿元的中环半导体硅片等194个项目竣工投产。

    这些重大项目不仅有效推动了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同时还从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服务京津冀双向发力,纵深推进京津冀三地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据统计,仅去年一年,新区共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项目62个、总投资620.82亿元,引进北京在津新设机构360个、注册资金928.63亿元。

    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以下简称“滨海中关村”)已经累计吸引北京来园企业837家。“随着三地协同不断推进,近几年北京来的企业数量稳步提升。”滨海中关村办公室副主任邢其冬对记者说,“今年,我们将继续紧抓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的契机,以京津协同促进优势要素快速聚集,深化与中关村、中发展集团的合作,将北京作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主战场,围绕主导产业布局,促进更多的北京地区优质项目向科技园聚集。”

    “围绕打造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区,强化项目承接能动机制”是新区发展的发力点。滨海新区发改委协同室主任于朋成对记者表示:“我们将紧盯央企一级总部、二三级功能性总部及机构,侧重大院大所、科技企业,高位推进、精准招商,吸引石化、能源等类型的央企功能总部布局新区。”

    据了解,今年滨海新区持续谋划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储备259个项目,总投资达1453亿元,包括推动空客二线、万达滨海文化旅游度假区等223个新项目开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核心研发基地、联想创新产业园(天津)项目等209个项目竣工投产,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创新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中,滨海新区着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做好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产业创新、科技体制创新文章,提升研发转化能力,大力培育“近悦远来”的创新生态。

    目前,在滨海中关村注册的4053家企业中,七成以上都是科技型企业,主要涉及生命大健康、智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据统计,近4年来,滨海中关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复合增长率为126%,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复合增长率达121%。“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园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促进创新要素加速流通,把长板做长、增量做大,协同打造北方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策源地。”滨海中关村办公室主任陈强表示。

    作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成果转化的专职机构,同时也是滨海新区新型研发机构“标杆”的清华电子院一直推进自主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其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研发的“微纳结构光电子芯片关键制备工艺及应用”项目获得2022年度天津市技术发明特等奖。截至去年底,清华电子院在津孵化聚集科技企业数量已突破120家,其中,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

    于朋成表示,滨海新区将围绕打造我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进一步强化创新协同引领机制。“把央企下游的研发、物流、科技等服务板块引到滨海新区。针对北京科研教育机构,开展精准招商,为重点产业做优做强提供智力支持。利用京津两市合作共建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平台,构筑研发创新在京、产业转化在滨、应用场景在津、大循环在港的深度协同新模式,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园区。”于朋成说。

    硬举措提升软实力

    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看齐

    市场主体是营商环境最直接的体验者。近日市委、市政府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专题会议指出,滨海新区要着力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努力打造市场化改革新高地、开放平台升级版,充分激活市场主体,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021年落户新区的志鼎汇(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翔颇有感受:“优质的营商环境、全方位高效的服务,才能让企业全身心发展壮大,安心扎根这里贡献力量。滨海中关村帮我们导入了更多优质资源,帮助企业不断挖掘滨海新区的数字资产项目,逐步形成产业聚集。”去年4月投入运营的天津海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敬环对记者表示:“新区有很多科技领军企业,创新氛围浓厚,示范带动效应明显。我们聚焦海水资源化开发利用,已经与袁隆平科研团队、天津工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了深度合作,搭建起教学科研与技术研发有效衔接的平台载体。”

    为方便企业跨省办事,滨海新区先后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海淀区,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唐山市曹妃甸区等地就3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建立“跨省通办”联动机制,并推动实现北京、天津、广州三地经开区268项政务服务事项通办。目前,新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均设置“跨省通办”窗口,提供7×24小时自助办理服务,企业获得感不断提升。

    在政务服务不断提高效率的同时,新区对科技型企业扩大生产的配套服务也在跟进。上个月,我市首个成规模M0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天津滨海—中关村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以下简称“北塘湾产业园”)正式启动,未来将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科技服务为主导产业,融合研发、中试、检测、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创新主体研发、小试、中试全链条的孵化转化需求,实现科技园打造京津冀创新成果转化新高地的远景目标。

    在北塘湾科发公司副总经理刘凤看来,滨海中关村内很多科技型企业正由早期孵化迈向高速成长阶段,这个时候就要有相当规模的产业用房来适应发展需要。最早一批落户滨海中关村的企业致导科技成为北塘湾产业园首批签约的企业之一,从无人机单一航电模块生产到如今的整机制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致导科技厂房扩容需求迫切。“春节过后,产业园一期10万平方米用地已进入试桩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产业用房建设。截至目前,已经有12家企业签约预租预定。”刘凤说。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落地,着力打造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引领区,滨海新区定下新目标,进一步落实“制造业立市”和“制造强区”战略部署,到2027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5万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5%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全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third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fgwadmin&Check_CheckDate=2023/2/6 9:40:49&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