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日期: 2021-02-05 15:40      来源: 区发展改革委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影响,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持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复工复产成效显著,全区经济呈现质量向好、结构向优、步伐稳健、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1%;实际利用内资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新增就业14.1万人;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经济社会秩序稳步恢复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全面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口岸、医院、社区三大保卫战的全面胜利。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派出8134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坚持“战区制、主官上”,7000余名干部下沉社区,狠抓排查、严管入口、精准隔离,构筑严密防线。生死竞速,24小时打赢歌诗达赛琳娜经典战,教科书式处置得到中央媒体报道。架设水路疫情防控网,妥善处置来港船舶推动22家口罩生产企业实现有效产能,泰达洁净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面对进口冻品带来的新一轮疫情,迅速果断采取“两封两全”措施,开展“滨城大筛”,健全进口货物和进口冷链防控体系,有效控制了疫情。

    复工复产高效有序。精准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成立854个“132”工作专班,实现6408家“四上”企业全覆盖,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9万家,开展“接链、促需、护企”活动近40。全区复工复产企业60928家,其中“四上企业”复工率99.7%,中小微企业复工率96.7%,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发改委认可并向全国推广。落实全市“21条”“27条”等惠企政策,促进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减免税费75亿元、房租4.1亿元、水电气费3.6亿元;发放稳岗返还金3.15亿元、失业保险金1亿元;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3750万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5290万元;撮合737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放款222.8亿元。

    (二)持续实施重大国家战略,滨海新作为不断展现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速推进。持续深化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与北京中关村合作机制征信系统、税务、外汇等十项政策先行先试,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新增注册企业666家。天津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一期跨境电商产业园竣工并通过验收,联检服务中心项目主体封顶,航运要素加速聚集。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初步具备企业落户条件,鼎盛智能制造、佳田汽车零配件等项目落户。南港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加快建设,“两化”搬迁、中沙聚碳酸酯、中石化LNG二期等项目顺利推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项目1160个,协议投资额3147.4亿元。

    重点领域协同持续深化。强化交通互联互通,南港铁路建成通车,塘承高速滨海新区段、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加快建设。探索京津冀审批协同机制24个审批事项“见证发证”。加强科技创新对接京津企业技术中心转移合作政策落地。严格落实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强化环境执法和应急处置联动。加强社会事业对接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签署第三周期合作协议,推进京冀执业医师在新区多机构备案。

    天津港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提速。加快提升天津港智能化水平,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第一个泊位建成,集装箱码头智能理货业务实现全覆盖,一次识别准确率超95%,集装箱单证电子化比例、无水港集港直通比例达到100%。稳步推进港口绿色低碳改造,全面停止标准及以下柴油车集疏港,停用未达到国标准的港作机械,自有船舶低硫油使用率、岸电使用率达到100%,铁矿石铁路运输占比超60%,集装箱海铁联运增长42%。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00万标箱,逆势增长态势良好,同全球800多个港口实现贸易往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作用更加凸显。

    (三)新动能引育成效明显,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6.4%,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7.3%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快速增长。石油化工产业基地获批国家五星级基地。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突破40个。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云账户、今日头条等平台经济快速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2.5%印发《滨海新区产业空间布局指引实施方案》,为打造有主题、有灵魂的产业园区提供指引。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出台实施《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健全了“一园五区”联动工作机制。实施育苗护苗行动,狠抓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70家,独角兽企业、领军(培育)企业、瞪羚和雏鹰企业超1600家。科迈化工、凯发电器、利安隆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区累计达到34家。科技攻关取得重大成果,康希诺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飞腾芯片获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成就奖,麒麟自主可控操作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信息技术创新中心交换芯片填补国内空白,软件定义互连芯片实现产业化。成立信创、生物制造、海水淡化等8个产业人才联盟,创新人才加速聚集。

    开发区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逆势增长;4月起汽车产量实现正增长,大众变速器APP310、丰田奕泽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保税区氢能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网络货运带动物流业高速增长,入选全国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高新区“中国信创谷”建设成效初显,麒麟软件总部、长城(天津)自主创新基地等一批项目落户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东疆保税港区抢抓整合升级综保区契机,巩固融资租赁业务优势,引进南航租赁、京津冀租赁等优质企业,船舶资产管理平台落地。中新生态城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G全域应用示范区加快建设。

    (四)抢抓扩大内需战略机遇,投资消费逐步恢复

    固定资产投资逆势增长。固定资产投资5月以来持续正增长,中通快递总部项目二期、旗滨节能玻璃生产基地等208个项目开工,总投资1246亿元;神州租车总部、中盐研发基地等155个项目竣工,总投资875亿元;三星动力电池、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在建项目624个,总投资6137亿元。积极争取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发行专项债218.5亿元。组织推动中欧产业园、生态城海绵城市等5个项目进入国家PPP项目库,一批道路交通、公共服务项目完成PPP模式前期工作。

    消费提质升级加快推进。推出购滨海·促消费活动,分期发放2000万元消费券促消费回暖。周大福金融中心K11商场、爱琴海购物公园等重点商贸设施加快建设。万达广场、贻成福地广场、MSD、智慧山、解放路金街5个夜市街区完成改造提升,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夜间消费体验活动。在全国率先实现跨境电商出口4种模式全覆盖,进口申报订单3007万单,实现销售额48.7亿元。帮助平行进口汽车企业共克时艰,进口平行车4.4万辆,占全国总量六成以上。

    (五)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围绕改革开放先行区,深入落实国家和市级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做优法定机构改革续篇文章,实施班子、绩效、督查三考合一改革。推进国企混改、出清、出让,完成改革140户。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累计达14.3万户,同比增长5.4%。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新模式,实施跨区域引资、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促进开发区与街镇融合发展。畅通直接融资渠道,新增沪深上市企业3家,沪深港上市企业达4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9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内名优商品展示中心和海外仓项目投入运营。为新区海外工程企业和外贸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组织中非泰达、天辰等6家境外工程企业与70余家外贸企业开展了线上供需对接。经开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获国家三部委联合授牌,全方位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做好二手车出口企业服务工作,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在全国位居前列。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与2000余个重点项目进行在线洽谈、在线推动,组织“云推介”20余次,落地内外资项目7788个,投资额6979.8亿元。

    自贸区改革取得新进展。自贸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成立。出口加工区、东疆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累计实施478项制度创新措施,37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引进我国北方首家外资私募证券基金机构,开展了我国北方首单临床急需少量药品进口试点。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加快,聚集金融、类金融机构2700余家,业务管理规模达3.4万亿元。亚投行灾备中心落户。要素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天津租赁资产交易中心挂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业务创新取得新进展。跨境资金池、租赁配套外汇改革效果良好,自由贸易账户累计开户800余个、收支规模超千亿。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飞机、船舶、海工平台等跨境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80%以上,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中位居前列。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统一涵盖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的544个事项的操作规程和办事指南,实现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同标准办理。一企一证改革扩容增面48个行业纳入“一企一证”范围,得到国务院充分肯定加强审管联动,道路货物运输等12个许可事项推行最简告知承诺。工程建设项目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审批时限大幅压缩。突出正向激励作用,首创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完善区级信用平台和信用网站,信用共享平台上线试运行,归集数据240万条。持续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问题解决率96.8%,解决满意得分99.5分,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

    (六)持续提升城市载体功能,美丽滨海新城加快建设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PM2.5浓度4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2%,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率67.5%440蒸吨燃煤锅炉关停,完成7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149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持续开展大港地区异味专项整治,实现重点异味企业在线监测和双电监控全覆盖,异味信访下降42.5%。打好环渤海治理攻坚战,12入海河流实现消劣,高水平通过近岸海水水质考核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153公里海岸线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建立多水源组合补水机制,湿地保护区生态补水1.1亿立方米。大力推进双城绿色生态屏障建设,造林9995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平方米。

    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加快建设,B1线6座车站主体完工,3个盾构区间贯通;Z4线一期高架路中段架梁完成,已完成总投资的31%Z2线启动招标。持续推进畅通工程,绕城高速全线通车,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加快建设10条公交线路完成提升改造,公交路网进一步优化。122个新基建项目55个已开工,新建改造5G基站1735个,实现核心区全覆盖,充电桩建设完成市下达任务。做好城市更新与改造,维修车行道20万平方米、人行道10万平方米,清理桥下空间1.8万平方米。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分类投放、运输、处置的闭环体系基本形成。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筑牢基层治理网格防线,统筹整合各类网格资源,打造形成743全科网格智慧滨海加快建设,智慧滨海运营管理中心、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网络应急综合指挥中心投入运行。平安滨海建设成效明显,“雪亮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建设街面视频探头3.2万余路,整合联网视频点位5万余路,初步形成视频监控网络全域覆盖格局。聚焦建设“无黑滨海”,推进涉黑涉恶线索积案“清零”,核查扫黑除恶线索1522条,办结率98.2%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生产安全死亡事故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双安双创”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力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七)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高效种植业、高端畜牧业、现代渔业、种源农业加快发展。粮食产量9.2万吨,水产品产量5.1万吨,肉类产量2.6万吨,鲜奶产量13万吨。实施“一村一策”产业帮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2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44个困难村全部脱困。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续工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完善。推进家庭农场建设,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形成。落实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引导小农户合理流转土地2345亩。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歼灭战”、“百日大会战”,改造农村公厕95座、户厕3881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八)着力加强民生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民生改善持续用力。坚持就业优先,开展线上招聘服务月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投入财政资金6.2亿元,救助保障318.7万人次。加快推进民心工程项目建设,欣嘉园第二小学、第二幼儿园建成使用;实验中学海港城学校完成主体施工茱莉亚学院正式开学北京大学滨海医院门急诊楼完成装修,滨海新区肿瘤医院滨海新区中医院加快建设,天津医大总医院滨海医院具备整体搬迁条件。养老服务床位达到8000张,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达133个,中国人寿高端医养综合体加快建设。持续推进“粮安工程”,增储原粮3万吨。做好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和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价格监测,市场价格保持稳定。

    文明程度得到提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通过验收。组织举办滨海新区第八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第六届滨海少儿评剧节等重点文化系列活动300多场次,区图书馆、文化馆实现21个街镇分馆全覆盖,国家海洋博物馆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验收。扎实开展群众体育工作,建设了88个社区健身园。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被评为第十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全力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对口帮扶青海、甘肃“四县两市”全部脱贫摘帽构建线上+线下展销体系,全年消费扶贫2.3亿元通过就业奖补、劳务技能培训、兴建扶贫车间和线上线下招聘等举措,持续推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帮助受援地区新增来津就业147人,到其他地区就业3282人,省内就近就业3827完成劳务技能培训1518人。为受援地区引进企业16家,实际投资到位额6800万元

    总的来看,全区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在看到积极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新动能增长较快但规模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较少,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消费增长乏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诸多风险;改革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港产城融合不足,主城区与南北两翼发展不平衡,开发区与街镇发展的协同效应不足;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存在短板。解决这些问题,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美丽“滨城”的关键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启航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头、起好步。

    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0%,新增就业9.5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

    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加快打造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盯紧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升优化、创新打造、精准对接一批“微功能”。进一步释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活力,深化与北京中关村合作,探索推动将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制度政策延伸覆盖至园区,支持园区率先开展服务贸易、科技金融、 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开放试点。加快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天津意大利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推动京津冀审批“跨省通办”,提升异地办理便利度。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加强上下游水系协同治理。

    支持天津港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对标世界一流,提升港口能级和服务辐射能力,大幅提高作业效率、缩减通关时间,吸引集聚船舶维修、航运物流、金融保理公司,切实增强港口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打造智慧港口,推进5G技术与码头生产作业深度融合,加快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提升传统码头自动化水平。全力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绿色港口,建设天津港集疏港货运专用通道,优化集疏运体系。开展裸露地治理及绿地建设,大力推广岸电使用、LNG清洁能源应用。2021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960万标箱。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境外合作区提档升级,充分发挥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载体作用,建立外经企业对接境外合作园区、驻华大使馆等合作机制,为对外投资企业发展搭建正规渠道。加快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国际数字服务港”。推动文化贸易发展,申建国家数字文化出口基地。

    (二)落实“双城”发展布局,全面推进现代化滨城建设

    推进精致建设。坚持规划引领,高质量完成并实施“滨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推进“多规合一”,高标准编制建设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治理低效用地,盘活闲置楼宇资源。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B1Z4线建设,推动Z2线开工,完成第二大街桥、闸南路跨铁路桥、洞庭路地道等工程,加快津歧公路一期、工农大道拓宽改造,完成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塘承高速新区段建设。提高交通出行品质,新开提升10条公交线路。新建5G基站600,实现5G网络全区覆盖。持续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韧性。推动实施道路景观绿化提升和城市夜景亮化工程,加快商业街和沿街建筑立面整体提升改造,人性化规范设置城市家具小品和休憩设施,提升城市品位。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处置体系。改造老旧小区56个,惠及居民4.1万户。

    营造精美环境。支持天然气发电和分布式能源发展,支持风电、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鼓励在用燃煤锅炉改燃并网,加快淘汰国及以下排放标准中重型运营柴油货车,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推动充电设施建设;实施北疆电厂等重点排放企业深度减排治理,完成6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治理,增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巩固碧水保卫战、渤海综合治理成果,加快实施北水南调、南部四河水系连通等工程,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深入实施“蓝色海湾”整治工程,巩固12条入海河流消劣成果;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实现工业集聚区污水规范化处理和稳定达标排放;加大淡化海水和再生水利用,构建多水源供水体系。持续提升生态功能,做好湿地保护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补偿、科普宣教等工作,推动北大港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完成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造林600亩。

    强化精细管理。深化智慧滨海建设,建成滨海“数字孪生”平台,优化提升雪亮工程平台功能,加快地下管网信息化建设,推进城市热点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化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吹哨报到”机制,赋予街镇“吹哨人”和“召集人”“监察人”权力。优化“全科网格”设置,加强综治(网格)中心建设,推动区、街镇综治(网格)中心实体化运转、规范化运行。完善社区治理机制,推动全民参与、共同缔造,实现社区力量全整合、信息全汇集、问题全兜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法治滨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油气管线等13项专项整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环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加强禁毒工作,深化禁毒“集群打零”案件攻坚。

    (三)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着力推进制造业强区

    加快构建“1+3+4”产业体系坚持制造强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中国信创谷”,推动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持续提升飞腾—麒麟—长城—曙光“信创包”整体方案供给能力,推进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恩智浦集成电路测试中心等重点项目实施。加快打造“生物制造谷”、“特色细胞谷”,推动英科博雅克隆工厂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发挥副产氢能资源丰富优势,打造氢能产业链,支持加氢母站和加氢站建设,鼓励支持氢能源汽车发展,推进氢能在重卡、叉车等领域应用;加快南港、南疆LNG冷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加快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石油化工向精细化工、新材料延伸,加快中沙聚碳酸酯等高端石化项目建设;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平台化转型,加快一汽丰田、恒大新能源汽车技改项目建设;推动装备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抓好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发展新经济,支持58到家、360、今日头条、云账户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云”经济、“宅”经济。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充分发挥美团、大众点评等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本土电商示范企业做大做强。发展现代金融业,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租赁资产流转平台建设,围绕租赁资产管理、扩大融资、纠纷解决、资产流动等方面完善租赁业生态环境。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搭建服务上下游链条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支持港航信息、金融保险、航运经纪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建设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充分发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区域枢纽功能,加快拓展货运航线,发展临空物流、口岸贸易,拓展航空物流产业增值服务。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推广物联网技术,促进物流业经营模式创新,支持现有仓库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仓库。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聚焦信创产业、生物制造、先进计算等创新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加快合成生物创新中心、先进操作系统、先进计算等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建成天河三号系统工程,实现核心软硬件国产化。积极承接海河实验室建设。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00家,新认定雏鹰企业1280家、瞪羚企业128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开展“科创中国”试点建设,推进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深度合作,加快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建设,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首站”。 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推出“鲲鹏计划”2.0版。充分发挥产业人才联盟作用,形成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新优势。

    (四)着力扩大消费投资需求,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以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供给激活消费潜力。加强需求侧管理,立足京津冀、面向“三北”,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核心区。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新型与传统消费协同共进。持续开展购滨海·促消费系列活动,推进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建设。加快商业载体建设,推动周大福金融中心K11商场、爱琴海购物公园、吾悦广场等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开业。落实天津市促进汽车消费若干措施,加大对汽车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用足用好跨境电商资源,推动多种模式出口业务提量增速,建设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孵化集聚区。聚焦周末游、短途游市场,开展“线上+线下”旅游宣传,推出一批展现新区特色的网红“打卡地”和精品旅游路线,加快推动神堂古村等旅游项目。

    进一步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谋划一批、招商引进一批、培育壮大一批、全力争取一批、市场化运作一批的要求,加快项目统筹。重点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抓招商,用足用好滨海产业发展基金、专项资金,在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上实现突破。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综合利用债券、保险、信贷、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为重大项目融资提供支持。在现有PPP操作模式的基础上,探索特许经营、授权经营和资源补偿等多种创新模式,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大制造业投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三星电机三期等162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北燃南港LNG接收站等600个项目建设,推动中石化长城润滑油等165个项目开工。

    (五)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根”和“魂”,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区

    锐意创新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推进法定机构改革、“三考合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各类要素改革;稳步推进社会职能剥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强力推动清单式改革,年内完成竞争类企业混改出让、空壳低效企业清理退出140户以上。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区属公立医院推动实施“人员控制数额管理”。探索互联网+医疗首诊制试点,支持线上线下医疗问诊+药品销售一体化运营。推进上市融资,把握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契机,加大后备企业挖掘、培育力度,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推动更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建立民营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机制,完善民营企业支持政策,着力培育一批行业一流的民营企业。

    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以金融创新支持新经济跃升、以东北亚开放导入新发展资源、以国际化营商环境赋能新发展路径,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紧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带来的机遇,探索在中新自贸协定框架下对新加坡更深度的开放,深化与东盟特别是日韩战略协作。探索设立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深入推动“双自”联动发展。积极推进自贸区调区扩区,推进综合保税区功能升级。加快推动跨境租赁、进口药械、细胞治疗、大宗商品交易、保税维修、数据开发应用等创新突破。促进保税维修和再制造集聚发展,推动自贸区内企业委托区外企业开展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对表世界银行和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落实承诺办理、容缺受理、并联办理机制,大力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日办结,落实多测合一、多评合一、多规合一等改革举措,扩大“拿地即开工”适用范围。深化企业经营范围标准化自主申报和全程“自助办”。打造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建设智慧司法服务平台、泰达金融法庭,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国家试点建设,打造知识产权融资“一站式”服务基地,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联合激励惩戒机制。继续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持续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营造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六)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开发区街镇全面发展

    进一步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经开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料、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引导企业设立辐射全球的研发中心,加快康希诺疫苗生产基地、两化搬迁等重大项目进度。保税区聚焦海洋经济、临空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级海水淡化装备研发生产基地、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高新区聚焦信创产业,打造中国信创谷,推动中环电子、立联信、腾讯等重点项目和滨海西站周边以及两高之间起步区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东疆保税港区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租赁聚集区,加强与从事转口贸易、研发检测、保税维修、物流金融等业务的龙头企业合作,为综保区功能落地聚集产业承接载体。中新生态城依托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华海通信等项目,促进智能科技产业集群发展;串联区内旅游资源,壮大文旅产业。

    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街镇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打造一街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品牌。深化“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健全规划建设管理和贡献分配等合作机制加快推进中塘工业园、新城镇中建新塘城镇化、胡家园街农村城市化项目、小王庄示范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加快新希望集团2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一期建设完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深化实施农村全域清洁化工程,进一步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村庄环境治理成果。加强动物防疫管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深入开展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助力受援地区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

    (七)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积极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开展技能培训8万人次。推动全民参保,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政策。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加强进口冷链物流闭环管理,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推动国家卫生镇和市级卫生村创建。全面落实健康天津行动部署,加强健康区建设,组织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供给,新建日间照料中心30个,新增养老服务床位800张。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做好全国双拥模范城中期考评迎检工作。增加成品粮储备品种,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做好全社会粮油供需平衡。做好群众关心的“菜篮子”“米袋子”价格监测,及时回应价格热点问题,有效化解价格矛盾。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实验中学海港城学校、晨晖北里幼儿园,开工建设耀华中学滨海分校以及太平镇欣苑二幼、茶淀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提高医疗卫生资源供给质量,滨海新区肿瘤医院一期、中医医院一期投入运营,加快北京大学滨海医院改扩建、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滨海院区等项目建设。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滨海艺术节等大型系列活动。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资源库,建成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

    名词解释

    (按名词在报告中出现先后为序)

    1.“四上”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有资质的建筑业(具有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依据不同细分行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及以上、1000万及以上和500万及以上)。

    2.“三考合一改革。将原先“班子考核”“绩效考核”和“督查考核”三种方式合并,由区考核办统一考核标准,范围囊括了滨海新区内所有的党政机关、法定机构和各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3.“飞地经济是指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各开发区、街镇按照协商一致、互利合作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将本开发区、街镇引入的项目放到其他开发区、街镇的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4.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金融机构根据客户需要在分账核算单元开立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该账户按照一线宏观审慎,二线有限渗透的原则进行收支管理,是积极探索金融账户开放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一项账户制度安排。

    5.“一企一证 在市场准入后的行业准营环节,政府进一步发挥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优势,将一个市场主体开展多种行业经营涉及的多项行政许可事项,整合为一张载明相关行政许可信息的行政许可证。

    6.“雪亮工程以基层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7.“数字孪生指以数字化方式为物理对象创建虚拟模型,来模拟其运行环境下的状态。

    8.“集群打零集中优势力量严打涉毒违法犯罪链条,精准制导深挖零散涉毒人员线索。

    9.“1+3+4”产业体系1是指智能科技产业3是指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4是指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产业

    10.保税维修企业以保税方式将存在部件损坏、功能失效、质量缺陷等问题的货物或运输工具从境外运入境内进行检测、维修后复运出境。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