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国家高新区要从新经济挖掘新机遇 |
当好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国家高新区要从新经济挖掘新机遇
陈文丰 王志辉 王玉安
(经济日报·6·12·第05版)
核心提示
国家高新区要树立“共治”理念,建立针对新经济领域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共治机制。重点围绕互联网+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开展跨界产业制度创新试验,建设全国新经济制度创新高地。
国家高新区要围绕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推出一批面向全球的创新应用场景,吸引全球新技术成果在高新区首发首试和应用转化。
国家高新区要发挥新经济发展“试验田”作用,以新经济理念引领区域创新生态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寻求新的发展动能是“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必须把握的核心任务,尤其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的情况下,这一任务尤其显得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应进一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把握经济的主动权,肩负起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使命。
未来全球竞争是新科技和新经济的竞争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经济将进入爆发式发展期,带来中国引领全球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新经济在疫情冲击下彰显出强大成长潜力。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显著影响,尤其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然而,大危机往往蕴含大机遇,以企业云办公、智能物流、无接触电子商务、互联网医疗及AI检测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业态却在疫情中表现出强大韧性,逆势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颠覆性技术全面爆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获得突破式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型经济形态加快壮大。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释放新动能。
未来全球竞争是新科技和新经济的竞争。新时期,国际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愈发激烈。国家对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更加重视,对前沿技术攻关和新经济培育更加强调。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也纷纷把抢占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及信息通信技术等前沿科技制高点上升为国家战略,谁能抓住这一次技术革命的机遇,谁就掌握了新一轮国际竞争的主导权。
进一步强化国家高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69家。2019年,国家高新区实现GDP12.2万亿元、营业收入38.3万亿元、工业总产值24.8万亿元、上缴税额1.9万亿元,以占全国0.1%的面积,贡献了全国12%的GDP和税收,已经成为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国家高新区如何把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坚持又高又新的发展,进一步强化国家高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认为应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是树立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国家高新区要发挥新经济发展“试验田”作用,以新经济理念引领区域创新生态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探索发展“新创业、新研发、新赛道、新场景、新主体、新制度”,培育壮大新动能,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推动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经济高效、协调均衡的集约式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定位。过去30年,国家高新区按照“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路,国家高新区要继续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更加强调在全国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示范作用,更加突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地位。
三是新时期国家高新区要努力做到“五个引领”。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一是引领源头创新,构建高质量创新创业生态;二是引领新动能培育,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引领新一轮开放,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四是引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五是引领全面协调发展,构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模式。
多措并举建设新经济创新高地
“十四五”期间,国家高新区新经济发展还需要注意六大要务。
一是发展高水平创业,推进双创升级发展。新经济首先源自创新、创业。面向“十四五”,国家高新区要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质量发展。注重建设硬科技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强调集聚企业家、科学家、海外高层次人才、投资人等高端创业群体,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科学家基金等“耐心”资本,为创新创业活动深度赋能。
二是探索新研发模式,构建区域创新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十四五”时期,国家高新区要面向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加强原始创新和引领创新,抢占前沿科技制高点;鼓励研发组织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研发机构,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机制,营造更好的创新政策和制度环境。
三是布局跨界新赛道,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背景下,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行业界限逐渐消失,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国家高新区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把握跨界融通发展新趋势,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前瞻布局跨界产业新赛道,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四是打造新经济场景,加速新技术迭代应用。国家高新区要大力推进5G通信网络、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新经济发展提供充分感知、全面互联、充足算力的实践试验环境。围绕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推出一批面向全球的创新应用场景,吸引全球新技术成果在高新区首发首试和应用转化。
五是培育双高企业,引领经济爆发式成长。“瞪羚企业”等高成长企业是引领新经济发展的核心企业主体,有别于传统工业企业的线性成长路径,具有颠覆创新、爆发式成长的特点。国家高新区要深化开展高成长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挖掘,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瞪羚企业”,发掘一批掌握行业技术、市场、品牌等话语权的企业。
六是加强新制度供给,营造开放包容发展环境。新经济制度需求与传统工业经济截然不同,国家高新区要以开放心态面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制度,改革传统审批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破除新经济发展准入壁垒。树立“共治”理念,建立针对新经济领域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共治机制。重点围绕互联网+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开展跨界产业制度创新试验,建设全国新经济制度创新高地。
(陈文丰系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合伙人;王志辉系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安系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合伙人)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56
联系方式:022-6530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