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夜间经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 |
发展夜间经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
作者:徐晓明
(光明日报·7·7·第02版)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各地生产生活秩序已逐步恢复。6月以来,一度沉寂的夜间经济在多个城市复苏,给城市带来了更多的烟火气,也给城市的夏日增添了盎然生机。
夜间经济已成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重要载体。其繁荣程度,被看作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夜间经济不仅是城市消费的“新蓝海”,更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方式,同时还能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创造就业、提振信心,多元化展现地方特色文化。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明确强调“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此后,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和促进夜间经济发展。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压力。现在,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停摆的城市经济亟须重新激活,各地重提启动夜间经济成为其提振居民消费、保障基本民生、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各地发展夜间经济,首先要按照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夜间经济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促消费、稳就业的重要载体。但是启动夜间经济容易出现人群聚集,也增大了疫情防控的风险,各地必须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方面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工作。市场监管和防疫部门要对夜间经济场所做好驻场保障、实时监管等方面的工作。目前,上海、济南等城市均出台了《夜间经济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引》,通过政策来规范夜间经济场所和经营者的疫情防控工作。
夜间经济要持久“点亮”繁荣,除了要做好硬件配套提升外,还要做好城市精细化治理和民生温度管理,使得夜间经济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夜间经济是可感触的体验型经济,这就需要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的方式,完善城市服务的功能,让人们在夜间获得便捷、舒适、安全的服务和保障。首先,政府部门要做好夜间经济的科学规划和评估,以人为本,积极引导,从制度上予以规范。其次,要强化服务,因势利导和创新,注重柔性执法。根据夜间经济的特点,要针对性地推出一些创新举措。
发展夜间经济,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赋予其更多文化内涵和现代元素,努力打造一批夜间经济文化聚集区和高质量“文化IP打卡地”。目前,多地的夜间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餐饮、购物、夜游等传统消费内容。演艺、体育等文化元素较多的夜间生活消费比较匮乏。夜间经济是一种复合经济,其所包含的消费元素很多,但如果没有文化元素的加持、缺乏本地区域文化特点,夜间经济就没有了特色和内核。“文化元素+地方特色”是今后各地夜间经济应该重点发展的方向。根据城市定位和既有的文化元素,挖掘城市文化内核,通过和科技有效结合,用文化元素为夜间经济赋能,用文化点亮城市夜间经济,重点打造“文旅+演艺”模式,探索博物馆夜间开放,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和其他消费热点。
(作者:徐晓明,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高端智库管理处调研员)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56
联系方式:022-6530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