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
切实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经济日报 2020-08-19 第2版)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 鑫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这是对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主要经济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结构调整的回应,对确保完成“六稳”“六保”任务、决胜三大攻坚战有着重大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本已形成比较稳定的产业链,我国也在一些产业链环节具有明显优势。然而,“从现实看,疫情将加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世界工业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王哲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受其国内政治需求驱动,美国等将加大力度行使经济主权,通过关税管制、直接生产等手段,提升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领域关键产品的国内供给能力。受经济理性要素驱动,各市场主体将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新布局,从以追求效率为核心在全球市场进行生产要素最优配置,转向分散风险、兼顾效率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模式。
如何提高我国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众诚智库研究总监江晶晶认为,一是“补短板”,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尽量尽早避免关键元器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被“卡脖子”;二是“锻长板”,保持并发扬我国在5G、高铁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增加国际谈判筹码。
上半年,我国新产业新业态逆势增长。据统计,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生物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医疗仪器设备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8%、7.2%和27.2%;6月份,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增长均在40%以上。疫情在对一些行业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加快推进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发展。
下半年,要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首先要打通断点堵点难点,加强国内外合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同时,应通过促进消费畅通供需循环,加快落实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鼓励互联网平台带动外向型企业出口转内销,加快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新应用,激发消费活力,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运转。
更重要的则是巩固提升产业链优势,增强抗风险能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组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要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需要对内对外两手抓、两手硬。”王哲表示,对内要深化“补链”“强链”。以“新基建”为抓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围绕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开工一批有效拉动投资的产业建设项目,大力支持“两新一重”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聚焦能源、网络安全、通信、半导体、关键电子及相关技术、医疗、制药等事关国计民生产业领域的“补链”“强链”;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域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区域性产业链集群,形成既水平分工又垂直整合的分工模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
对外则要扩大高水平开放。“以建设自贸区自贸港为载体拓展开放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尤其要重视以自贸区(港)为依托,进一步深化物流、研发设计、数字经济等服务业的开放,吸引更多全球产业链相关企业落户中国并嵌入区域产业链集群,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大宗商品交易配置平台和国际贸易航运枢纽。同时,加强与日韩、东盟、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精准务实合作。”王哲说。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56
联系方式:022-6530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