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点 |
把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点
——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战略室主任盛朝迅
(光明日报 2020-12-14第5版)
本报记者 刘坤
今年以来,不少企业曾一度面临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的风险,这也让“经济安全”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
“产业链安全事关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总体安全。”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战略室主任盛朝迅看来,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叠加国际经贸关系复杂博弈,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给我国产业链稳定运行和安全发展带来明显挑战和巨大压力。“必须把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安全和更可持续的发展。”盛朝迅说。
盛朝迅认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各种非经济因素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断裂风险,要及时开展补链修链和风险排除工作,通过多元化采购以及建立国内供应链衔接备份机制,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尽快建立完善产业链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全面梳理我国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产业链,绘制供应链图谱,精准分析可能的断链点和风险点,提前做好产业链协同补链工作,促进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多元化,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继续加强国内油气干线管网建设,推进国际能源合作,持续优化石油、粮食、紧缺型矿产等重要战略资源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完善库存管理,制定极端情形下保障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自主稳定运行的预案。建立完善产业链安全动态管理机制,避免供给不足或恶性竞争,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重塑新的产业链的关键变量,也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障。”盛朝迅说,一方面,要强化以应用为导向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战略布局,聚焦基础装备、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工业软件的产业基础领域和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完善新型研发体制,大幅提升对核心技术、标准、生产工艺的掌控能力和安全可控水平。另一方面,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着力强创新、抓应用、促开放、优生态,通过市场应用带动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盛朝迅表示,实践充分证明,在全球化的产业链中,越开放越安全。为此,既要坚持自立自强、安全可控,又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巩固并深化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合作成果,进一步维系和加强与主要国家的国际产业链和经贸合作联系,深化和拓展与科技强国的经贸合作、人才交流和技术开发合作,更加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产业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发展。
“要维护好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坚决反对把产业链供应链政治化、武器化。”盛朝迅说,在国际经贸谈判中,要积极推动形成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消除非经济因素干扰的国际共识和准则。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56
联系方式:022-6530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