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 发改委>新闻中心

苏州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离不开好政策(稳健前行开新局)
发布日期: 2022-01-23 17:15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障碍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 何 聪 姚雪青

    日前,位于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的亚盛医药传来好消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公司在研原创一类新药APG—2575,进入“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键注册Ⅱ期临床研究”。

    这款新药技术壁垒高、开发难度大。“大多数生物药的靶点都在细胞膜上,而这款新药的靶点位于细胞内的线粒体上。”亚盛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大俊介绍,药物的小分子好比携带一把“剪刀”,能够“刺破”细胞膜进入线粒体,同时自带“导航”,可以稳准快地“占领”好位置,发挥出更大效力。

    亚盛医药的技术创新,靠企业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好政策的支持。近年来,苏州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着力优化创新机制,培育创新土壤,增强企业“生火做饭”的能力,提高企业创新水平。2021年,《苏州市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强链补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出台,“每年年初发布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清单,引导企业围绕科技创新,破解产业发展瓶颈。”苏州市工信局生物医药产业处处长石志伟说。

    “好政策对企业创新攻坚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在关键时刻助力新药进入‘关键注册Ⅱ期临床研究’。”杨大俊说,生物新药研发过程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有力的资金支持、便利的信贷政策,特别是对研发方向的认可和鼓励,让企业可以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

    苏州还大力实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攻坚工程,鼓励支持生物医药企业联合科研院所、本地配套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对中试验证、批量生产等工程化阶段开展上下游联合攻关。

    “政府鼓励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如果成功,专利归企业所有;万一失败,风险共担。”苏州盛迪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汪军表示,这样的机制和政策,帮助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盛迪亚公司与制药设备提供商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联合攻关“国产全自动在线配液系统的研发及在大规模抗体生产工艺项目”。走进盛迪亚公司的“配液”车间,只见几个不锈钢罐连接着几十米的管道,不见以往员工穿梭忙碌的身影。只需按下按钮,生物制药中最为关键和繁琐的一道工序——“配液”就会自动完成。

    “我们与利穗科技联合研发的这套工艺,通过工业互联网、数字建模等先进技术,精准测算原料需求比例,抓取后直通生产设备、闭环操作。”汪军介绍,它不仅有效减少了人为误差,还极大降低了物料成本,一批次“配液”能节省成本近百万元。

    通过强链补链、联合攻关,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可控的设备及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一环到多环的突破,既为龙头企业节省了成本,还带动了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截至2021年底,苏州当年新增11家生物医药领域上市企业、新上市6个创新药,均居全国前列,生物医药产业规上工业产值2021年预计将突破2000亿元。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ssbm=&fromcontentid=&enddate=&thirdtitle=&showtitl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fgwadmin&check_checkdate=2022/1/23 17:17:08&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本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