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双战双赢 打通产业链 稳住“压舱石” ── 我市全力推进绿色石化产业链复工复产 |
本报记者 陈璠
“现在我们是原料进得来,产品出得去。每天进出厂的物流运输车达到250辆次,日运送量7500吨,有效保障了天津及华北地区能源及化工原料供应。”中石化天津石化公司生产经营首席专家苏跃军言语间透着从容。
本轮疫情之下,产业链承压。为推动尽快复工复产,市发展改革委成立工作专班,委领导多次带队深入重点企业调研走访,第一时间对我市绿色石化产业链上26家龙头企业开展帮扶服务。“两化”搬迁改造项目、中沙聚碳酸酯项目、中石化南港乙烯项目……职能部门马不停蹄,上门“问诊”,主动帮办,促使产业链各环节打通堵点、顺畅运转,蓄力满满的天津绿色石化产业链重新全速开动。
在天津经济版图中,石化产业占据“压舱石”的重要位置。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来自石化产业贡献。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确定了包括绿色石化产业链在内的5条首批复工复产重点产业链,通过“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将打通产业链作为保障生产的重中之重。
“天津绿色石化产业链规上企业共有618家,其中26家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占据整个产业链产值的八成。因此,复工复产中我们聚焦这些龙头企业、链主企业进行摸底调研,从走访情况来看,提出诉求最多的是物流运输难。”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国防处处长李芃说。
“疫情发生后,我们及时启动防控应急预案,员工封闭管理,生产线稳定运转,但产品却难运出去。”苏跃军印证了发改部门的判断,“公司每月原油加工量在110万吨左右,受疫情影响,省际物流受阻,原料短缺和产品积压成了棘手的问题。”
环环相扣,石化企业多数是连续生产,一旦原料供给、产品运输出现问题,就会被迫降低产能。面对物流运输的“卡脖子”难,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信、交通、公安等部门及时协调。提出诉求3天后,中石化天津石化公司顺利拿到近200张疫情防控应急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
据了解,为推动产业链发展,我市在绿色石化主产业链下,又确定了特种烯烃衍生物、先进化工材料、高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四个细分产业链,每条链选出1至2家规模较大、带动性强的企业作为“链主”。在全市层面,有围绕重点产业链的宏观支持政策;在职能部门层面,对“链主”在企业运行、研发创新、扩大生产等方面提供专项支持,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创新引领作用。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56
联系方式:022-6530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