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税区获生态文明建设“国字招牌” |
图为天津港保税区内生态美景。王昊 摄
日前,凭借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的出色成绩,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科学技术部联合授予天津港保税区暨空港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荣誉称号。这是继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后,保税区获评的又一块“国字招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一直以来,保税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调结构、补短板、打基础、强弱项,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区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逐步形成以低碳经济发展为主导、坚持以“绿色”为鲜明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工业园区。
特别是近年来,保税区坚持科技引领,充分发挥区位、政策、功能等特色优势,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民用航空、生物制造、海洋经济、氢能等标志性产业链。目前,保税区已形成“4+2+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今年前三季度,工业总产值增长8.6%,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35.6%。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税区坚持人与自然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融合,自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来,PM2.5年均浓度下降62.1%,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绿地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在人与自然融合方面,空港景观湖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获得天津市“最美河湖”荣誉称号,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重要组成部分──空港生态绿廊项目全面建成投用,为周边企业和居民提供休闲健身、生态旅游、景观欣赏、环境宣传于一身的理想场所。在产业与城市融合方面,保税区加速布局产城融合示范区,正在实施的海港区域城市更新项目成为我市首个百亿级“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在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融合方面,临港湿地公园通过人工生态修复技术,成为一座以修复入海口生态环境、保护候鸟栖息地并兼具景观效果的生态湿地公园;临港中港池北部一期岸线通过加强生态修复保护,成为市民观海亲海的生态乐园。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56
联系方式:022-6530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