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 发改委>新闻中心

“双碳”目标下 协同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发布日期: 2024-02-18 13:28      来源: 天津日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障碍语音播报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最新发展,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从“两山”理念、“两化”路径到“双碳”目标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引

    2015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两山”理念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径,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在辩证统一中相互转化,是“两山”理念的逻辑演进和现实要求。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1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强调,碳达峰碳中和是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径,再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新发展,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新路径。

    ● “双碳”目标下协同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协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第一,坚持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人民至上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可见, “双碳”目标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为了人民、绿色发展依靠人民、绿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要形成生态产品的多元供给模式和价值增值机制,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坚持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协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系统性变革,要使人民群众能够切实享有绿色发展成果和各项生态权益。必须针对不同行为主体,进行绿色低碳制度设计和政策工具供给,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利益分配机制。2022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统筹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优质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同时,还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坚持统筹碳排放总量强度双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赢。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1月11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中指出,“没有发展,就不能聚集起绿色转型的经济力量”,要“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2023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这就意味着,全社会能源消费的弹性更大,碳减排措施的精确性更高,必须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用碳排放双控把能源安全、经济发展以及气候变化有机统一起来。以“双碳”目标引领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兼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资源能源安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等多重目标需求,充分考虑不同地方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的基础差异,科学推进国家碳达峰目标落实,统筹好碳减排和稳增长之间的关系。

    第四,坚持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碳中和目标将为我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战略导向,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这对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以及消费方式转变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协调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是政府唱“独角戏”,而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构建多元主体间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协同共进的生态利益共同体。

    ● 科学把握“双碳”目标下协同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着力点

    在“双碳”目标下,协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科学把握四个着力点。

    第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系统整体性治理,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这是绿色发展的生态基础。针对资源趋紧、面源污染、生态系统多样性退化等环境问题,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加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区域空间资源整合,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统一的生态空间格局。为此,一要协同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按生物多样性理念对城市自然资产进行评估,摸清现有绿色设施的本底状况,为编制生态空间规划打下基础。二要建立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反哺机制,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积极采用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协同推进公益性较强、收益欠佳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类产业项目有效融合、一体实施。三要根据地理区位和生态基底的不同情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生态观,通过跨行政区合作和生态修复等方式,提升区域生态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和生态价值的转化效率。

    第二,坚持节约优先,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产业结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将节约优先作为落实“双碳”目标必须坚持的五大原则之一,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我们要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从源头上和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排放、有效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彻底转变经济领域传统发展方式和模式。同时,以“双碳”目标“倒逼”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低碳新工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优化。

    第三,坚持先立后破,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我国工业化发展还需要大量消耗能源,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量中占比仍然很高。虽然我国在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供给,但是,由我国“富煤”的资源禀赋特征决定,能源结构转型在短期内还无法解决能源偏煤的突出问题。我国区域之间还存在“碳不公平”现象,碳排放明显呈现“北生产南消费”格局。碳排放权是发展权,简单限制碳排放可能加大南北发展差距。要允许化石能源供应基地从能源供应安全和产业链安全出发,留出碳达峰过渡期。一方面,对于化石能源和高碳行业,应给予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和绿色转型金融配套支撑,并抓紧制定产能提前退役产生的“搁浅成本”分摊办法;另一方面,要通过优化能源结构,重点推进“零碳能源”开发利用,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碳减排总量控制,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第四,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过程中,离不开绿色低碳科学技术的支撑。目前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深度脱碳和负排放技术研发力度不够,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和新经济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协同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推进绿色科技自立自强,主动抓住新一轮以智能低碳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加强绿色发展核心技术研究,促进关键领域技术突破,着力加强绿色低碳应用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集中资源、协同攻关突破绿色核心关键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在碳达峰阶段,重点加强对节能提效低碳技术、工艺流程再造和集成优化类技术开展核心攻关研发,通过原料替代、资源循环利用、生物化工、工艺再造等技术措施,促进工业领域和消费端的深度减排。在碳中和阶段,要大力推进海上风电、绿氢能、高效低成本光伏、储能等零碳技术研发,积极构建零碳电力系统和储能电站等配套设施,并通过促进零碳能源技术商业化,培育绿色发展的新经济动能。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ssbm=&fromcontentid=&enddate=&thirdtitle=&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fgwadmin&check_checkdate=2024/2/18 13:29:17&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本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