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双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新征程,经济发展稳中向上、质优效好,美丽“滨城”建设开局良好、起步有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5%,突破1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市下达的任务。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国家战略深入落实,融入新发展格局走在前列
战略支点作用持续增强。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进北京项目1095个,协议投资额2821.5亿元。61家央企二三级公司和项目落地,注册资金667亿元。天津港绿色、智慧港口加快建设,海铁联运突破100万标准箱, 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投产使用,港口作业效率提升近20%,全年集装箱吞吐量2026万标准箱,增长10.4%,完成1295项港口非经营性资产移交。天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十四五”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京津冀30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153个事项“同事同标”。塘承高速新区段、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加快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发行5.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3.4%。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意大利中小企业产业园等对外合作载体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获批。
融入双循环成效明显。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积极引入各类贸易企业,限上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32.8%,周大福K11、大港万达、吾悦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外贸进出口保持良好增势,进出口额6339.1亿元,其中出口额2445.3亿元,占全市70%以上,同比增长26.1%。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作用增强,B2B出口额增长两倍以上。招商引资形势良好,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8%,实际利用内资增长23%。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合成生物中心、丰田新能源汽车等727个项目在建,总投资规模7943亿元;120万吨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联想信创总部等236个项目新开工,总投资规模1782亿元;渤化“两化”搬迁改造、爱琴海商业综合体等164个项目竣工,总投资规模1277亿元。
(二)“滨城”建设起步有力,城市功能持续提升
城市载体不断完善。印发《美丽“滨城”建设2021年攻坚行动方案》,组织编制“滨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街镇国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完成“滨城”总体城市第一阶段设计。出台城市更新指导意见和更新计划,构建“产业导入+公共设施建设+高品质社区建设”的城市开发新模式,围绕旧工业园区、旧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海河发展轴线两侧四类区域重点推进10余个片区的城市更新工作,5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速推进。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建成区达标面积比例26.6%。加速驶入“地铁时代”,轨道交通B1、Z4线加快施工,Z2线开工建设。持续实施畅通工程,第二大街桥、洞庭路地道等一批城市道路设施建成通车,城市路网骨架持续优化。累计建成5G基站7800个,基本实现5G网络全区覆盖、重点区域连片优质覆盖。
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完成津滨海APP、城市智能计算平台等25个项目。进一步筑牢基层治理“网格防线”,滨海热线联动全市便民服务专线,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事件只进一门”“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全流程全闭环响应的管理模式。打造“社区在线服务系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为老服务系统”以及“社区减负平台”,实现对居民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双向服务。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建设街面视频探头3.2万余路,整合联网视频点位5万余路,初步形成视频监控网络全域覆盖格局。
(三)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双碳”工作扎实推动。第一届双碳论坛成功召开,总投资132.7亿元的新能源、合同能源管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集中签约。产业绿色转型成效明显,累计获评2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3个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新国标,新建绿色建筑263万平方米。碳金融创新加快开展,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交易量跃升至全国第二位,碳市场履约率连续六年100%。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462兆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5.2%。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为0.4:46.9:52.7,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的局面持续巩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其中最能体现收入质量的税收收入增长11.7%,占比达到88.3%,与年初相比,增幅和占比双双提高。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61.3%,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2.2%。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五控”治气,完成电厂15公里半径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年度任务,持续开展大港地区异味治理, PM2.5累计浓度3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20.8%,优良天数比率72.6%。深入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推行“湾长制”,完成春光路、霞光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水环境综合指数1.83,同比改善16.8%;12条入海河流累计水质均达到五类及以上,达标率100%。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871”生态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修复海岸线2.5公里,累计8.8公里;双城间绿色屏障新造林600亩,累计1.9万亩;持续做好湿地保护与修复,生态补水6800万立方米。
(四)新动能引育持续发力,制造强区根基不断夯实
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积极布局战略性科技力量,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合成生物学、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揭牌,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投入运行。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8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历史最好成绩。建设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特色细胞谷和北方声谷,“信创谷”集聚了麒麟、飞腾、曙光、360等上下游企业1000多家,产值超400亿元;康希诺疫苗获批投用;全球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科大讯飞5G+AI应用示范工程加速推进。天鹅到家、海光信息、高济医疗新晋中国独角兽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722家,“独角兽”、“瞪羚”、“雏鹰”和领军(培育)企业超过2000家。成立供应链金融、新能源、乡村振兴、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人才)联盟,累计达到17个。
先进制造业突破发展。绘制工业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蓝图,发布《滨海新区2021年新动能引育工作方案》和“滨城”“1+3+4”产业工作手册。攻坚重点产业链,编制重点项目库、重点企业库、产业图谱、招商图谱,在链工业产值增长21.8%,增加值增长8.7%。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三年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获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3%和15.5%,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服务机器人产量实现翻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0.3%、集成电路产量增长87.9%。持续推广两化融合,累计打造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72个,82家企业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证书。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加快建设,集聚金融、类金融机构2700家,各类上市企业46家。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金融租赁和租赁公司资产突破1.9万亿元,飞机、船舶、海工平台跨境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80%以上,商业保理资产总规模跃居全国第一位。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服务业增势强劲,网络货运、互联网出行、灵活用工、互联网医疗、网络传媒等领域的平台企业加快成长,走在全国前列。“抖音产业园”聚集效应凸显,实现供应链企业、电商机构、品牌商家全产业链生态嫁接。高技术服务业及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
(五)改革攻坚加大力度,营商环境争创一流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创新城市综合开发模式,建立灵活用地机制。支持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试点推行“四不像”体制和“四位一体”模式。设立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在南疆、临港开展能源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构建适合法定机构特色的监督体系,完善开发区社会职能剥离配套政策。深化市场主体改革,完成143户国企混改出清出让;加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新增民营市场主体6.4万户。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高新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挂牌成立,基因与细胞治疗和数据产业化联动创新示范基地成立;“保税租赁海关监管新模式”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占全国的19%。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推出“一企一证”改革2.0版方案,将改革经验复制推广至北京,新区经验在中央深改办专版刊发。推行“集群注册+许可秒批”模式,平台企业落地效率显著提升。落实“两高”项目审批要求,助力“双碳”进程,完成124个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立项审批,总投资202.9亿元。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一套材料办审批”, 审批时间不超过7个工作日。建立2+N自贸司法服务直通车,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推出“承诺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6个项目获批开建。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在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测评中评价优秀。加强诚信建设,获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六)区域融合进一步发展,乡村振兴加快实施
开发区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发挥。主题园区建设成效凸显,主导产业快速增长,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达到75.1%。经开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两位数增长,华熙透明质酸钠项目投产,纬湃科技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投用。保税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空客首架A350飞机交付,加氢母站加速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稳步推进。高新区信创谷集聚效应明显,CPU设计和集成电路子链产值增长40.4%,网安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东疆飞机租赁业务稳中有升,船舶租赁业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风电平台租赁呈现聚集优势,在全国率先开展成品油零售电子商务试点。中新生态城全域旅游资源版图进一步扩充,综合游客接待量突破700万人次。
街镇经济启动发力。制定《滨海新区加快街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配套实施细则,建立了开发区、区级经济部门和街镇的结对帮扶机制,选派干部帮助街镇招商引资,街镇发展经济的能力得到提升,落地项目300个,投资总额286.8亿元。按照“四个一批”的原则,做好街镇项目审批服务工作,助力街镇项目早落地,临时占用城市绿化用地、建设项目夜间施工等 13项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各街镇。中塘工业区、新城镇城镇化项目、胡家园街农村城市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发布《滨海新区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建设对虾种苗繁育基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现代渔业绿色示范等19个项目。小王庄镇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资格。推动海水稻种植实验,超额完成小站稻种植任务;完成蔬菜播种面积2.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5375.8亩;完成水产品产量5.3万吨;新希望六和生猪项目投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完成农村房屋抗震改造1030户,村庄环境进一步改善。持续巩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成果,为结对地区引导落地投资企业17家,实际到位投资额8415万元,共建产业园区3个。
(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实现困难人员就业249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710万元,组织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1万人次,全年新增就业9.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全民参保计划深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2万多人。抓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新建改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30个,新增养老服务床位1000张;大港晨晖北里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幼儿园学位300个。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加快构建全民免疫屏障,累计接种新冠疫苗521.9万剂。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实施20项民心工程,教育卫生水平持续提升。加大教育补短板力度,实验中学海港城学校建成投用,新增中小学学位1500个。充分发挥学校在“双减”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全区小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90%,初中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95.6%。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337家,压减率86.9%。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紫云中学等5所学校进入天津市品牌高中市级复审。推动集团化办学,塘沽一中塘沽湾学校、天津市实验中学育华学校正式开学。提高医疗卫生资源供给质量,第五中心医院门急诊楼正式启用,儿科学被认定为市医学重点学科,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开业应诊,肿瘤医院完工。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现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创文、创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文化体育繁荣发展。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组织开展重点文化活动300余场次。实现滨海新区图书馆通借通还与数字资源联采联建。全力推动文旅项目发展,东疆亲海公园、东堤公园、南堤公园、南湾公园集体对外开放,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获第一批国家旅游文明示范单位,东疆湾沙滩景区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天津长芦汉沽盐场工业游项目”、天地伟业“安防视频监控科技旅游基地”获评第三批天津市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累计达到9家。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成85个社区健身园、28个体育园、10个多功能运动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举办了57项次群众体育竞赛,在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展演中获得3枚银牌。
2021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芯片短缺尚未缓解等诸多不利因素,新区上下奋力攻坚克难,稳增长、提质量、调结构、转动能、保就业、惠民生,美丽“滨城”建设高起步。但也要清醒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足,“二次创业”的精气神不高;营商环境对标一流仍有差距,城乡消费不够活跃,整体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成果转化不活跃。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努力推动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2022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美丽“滨城”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双城”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加快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落实国家战略
打造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升级版。服务京冀,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同事同标”,提升异地办理便利度,着力推动北燃LNG等重大工程,加快京滨城际、津潍铁路建设,推动津石高速、塘承高速建成通车。精准招商,推进石油化工、油气资源、航运物流等类型的央企功能总部布局滨海,引入央企二三级公司和项目60个。聚焦信创、生物等重点产业,研究微功能,在现有承接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微平台,推进功能和载体相适配。全力支持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发展,充分发挥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作用,引入北京中关村的创新理念、创新企业、创新资源,打通中关村到滨海新区创新“高速公路”。
建设更高能级“双循环”战略引领区。加快交易平台、结算平台、贸易平台建设,深挖行业龙头企业,加快通道经济向结算经济转变,推动一汽丰田销售公司等项目落地。依托经开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推进数字贸易发展。依托生态城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推动文化贸易繁荣。打造中国北方国际冷链物流基地,加快推进中国农批天津冻品交易市场建设,引导冷链物流企业由基础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持续推动滨城国际消费季活动,依托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打造高品质“夜滨城”品牌。以“亚洲杯”泰达足球场改造、周大福K11商业运营、天津茱莉亚学院国际街区等项目建设为龙头,扩大区域影响力。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天津港海上门户枢纽作用,提高天津港在国际航运领域的资源配置能力,拓展国际航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支持港航信息、商贸、金融保险、航运经纪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枢纽。争取优化中欧班列支持政策,不断提升中欧班列发行数量和质量,加快形成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加快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提档升级,助推合作区招商,帮助企业借助平台走出去。支持天津机场三期改扩建,推进顺丰电商产业园、中远空运北方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二)加快美丽“滨城”建设速度
提升城市载体功能。落实“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战略,统筹美丽“滨城”建设十大工程,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和治理水平。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滨城”总体城市设计。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海河外滩改造一期环境提升工程和泰达时尚广场、保税区海港片区等更新项目,抓好83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国家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抓好住建领域“双碳”指标任务落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32%建成区达标。加快建设轨道B1、Z4、Z2线,构建新区“两横两纵”轨道线网布局。接续建设滨城畅通工程,建成闸南路桥,开工建设车站北路桥、西中环跨海河桥,打通跨河、跨铁路、跨区域瓶颈。新建5G基站600个,推出一批5G应用场景。加快新能源汽车设施建设,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4300台。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进一步丰富优化共性支撑、宜居宜业、生态环境、港产城融合等典型智慧城市应用场景,高标准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在夯实数字底座基础、拓展赋能应用场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打造智慧滨海新名片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加强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社区减负增效治理成果。全力打造平安滨海,提高“无黑”城市创建水平。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巩固全国禁毒示范创建成果。加强重大风险防控,聚焦危化品、仓储、消防、管线等重点领域,优先拓展“智慧应急”建设,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扎实开展“双安双创”工作,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三)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制造强区战略。围绕“1+3+4”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串链补链强链工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深入落实中国信创谷三年行动计划,打造自主算力引擎国家级领航区。加快生物制造谷和特色细胞谷建设,推动康希诺国际疫苗产业园、凯莱英小核酸药物基地建设。加快北方声谷企业集聚,打造智能语音、智能软件产业体系。推动中沙聚碳酸酯项目竣工投产,加快12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延伸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网联车集群,推动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项目投产。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动209个项目新开工、156个项目投产运营、412个项目加快建设。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支持保税区、东疆打造网络货运生态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规划建设“中国•天津数字谷”。推动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创新发展,加快京津物流园、考拉华北智慧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跨境金融创新发展,做优做强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绿色金融等特色金融产品,建设更高水平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支持传统商贸向电子商务转型,加速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供需两端联合发力,促进新型消费环境持续优化。加快构建“一廊一带一区多组团”旅游空间布局,发展亲海亲水旅游,高标准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高技术服务业和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
(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深入推进“双碳”工作。制定滨海新区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开展双碳先导示范区建设。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探索推进“盐光互补”、海上光伏、绿色智慧能源等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氢能、冷能、CCUS等双碳产业,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到17%。协同控制污染物、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排放,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生活方式五个重点领域低碳绿色发展,推进重点用能单位开展用能权试点。全面开展自然资源清查,摸清底数,研究新区林业资源与碳汇能力,对重要林业资源启动保护监测。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扎实推进“871”生态工程建设,强化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实施生态城生态海堤、北部区域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落实“林长制”,加强林木管护,提高树木成活率,完成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3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加强北大港湿地保护工作,加大申遗工作力度。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30万千瓦热电联产电厂15公里半径范围内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开展臭氧污染防控专项行动,PM2.5浓度控制在43微克/立方米左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巩固提高。着力提升水体生态质量,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确保12条入海河流稳定消劣。着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深入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以石化行业为重点,完善重大风险源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防控措施。
(五)提高科技创新驱动能力
提升创新载体能级。深入实施创新立区战略,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构建“一心一室四谷”创新体系。推动超算天津中心高效运营,加快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应用与建设,促进超算产业发展。加快海河实验室和现代中药创新中心建设。加快京津冀国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工程实验室建设,推动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做强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围绕“PKS信创体系”,加快新一代麒麟操作系统研制与推广。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00家。推进“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雏鹰、瞪羚、领军企业超过2000家。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探索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改革,建立新型多元成果评价机制。探索政府资助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权向发明人或设计人、中小企业转让和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国有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加速聚集高水平创新人才,全年新增创新领军人才10名,培养青年英才超过20名。积极争取市级外国人就业政策突破,全年发放外国专家人才永久居留证10个以上,引进实施外国专家项目20个以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质量建设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标杆城市,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17.5件。拓展技术市场交易规模,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500亿元。
(六)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实施改革活区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推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跨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等用地供给模式。打造“滨城”落户新政,畅通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渠道。落实《滨海新区数据要素改革实施方案》,完善数据开放共享、交易规则和服务。建设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提升天津租赁资产交易中心等要素平台服务功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融入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统一大市场。深化法定机构改革,健全开发区绩效评价、考核激励体系、选人用人机制,完成新一轮岗位竞聘工作,打造开发区体制改革的全国样板。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支持国企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企混改,完成混改出让出清100户。优化民营经济支持政策,落实《滨海新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总结推广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典型做法,凝聚民营经济合力。扩大零售药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开通范围,推动门诊慢特病异地结算试点。
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积极争取自贸区扩区升级,加快推进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和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建设。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推进数据产业化联动创新示范基地、细胞与基因治疗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制度创新形成突破性成果,推进供应链金融、碳金融及绿色金融、进口药械等特色产业业态培育和关键要素跨境流动。研究开展自由贸易压力承载测试,继续加大对RCEP的对标研究,重点围绕国际检验互认、原产地声明制度、通关便利等多个方面寻找政策突破点。加强与仁川经济自由区战略合作,推进港口合作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共享,吸引更多日韩项目入驻自贸试验区。
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大力推动智能审批,推动数据在线核验,即时出具审批结果,实现“一键即享”,政务服务“网上办”比重达到90%。推动电子证照扩面和应用场景拓展。优化升级“一企一证”综合改革,通过“集成办”打造最优政务服务。拓展“跨省通办”,推动更多服务事项纳入通办范畴,与更多地区建立通办合作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区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服务功能,以信用平台支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区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4.2万户。
(七)统筹推进开发区街镇全面发展
强化开发区经济动力引擎作用。经开区围绕主导产业,推动艾达8AT变速器、敏实北方总部等项目开工,推动金桥焊材、力容新能源等项目投产,推动疫苗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促进药明康德增资扩建等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保税区推动空客A321项目建设,筹划天津海洋装备强链产业园,推广氢能车辆示范应用,完成加氢母站、商用综合能源站、燃气分布式项目建设。高新区推动中环DW三期等新开工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中环电子周边、高铁滨海西站周边、京津塘和津滨高速之间、新河集团土地成片开发。东疆保税港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租赁创新示范区,鼓励出口租赁、离岸租赁等跨境租赁业务发展,探索开展无形资产租赁、住房租赁等创新业务。中新生态城发挥海洋文化旅游、智慧城市两个产业联盟作用,吸引产业要素聚集,增加对新加坡要素资源和项目的引进力度。
进一步激活街镇经济发展潜力。落实好《滨海新区加快街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配套细则,盘活街镇存量建设用地,用足用好街镇高质量发展资金,落实部门帮带机制,着力攻克街镇招商短板。构建胡家园街海河北岸“微城市”,推动华北陶瓷、刘南半岛、原胡家园产业园区经规划津塘二线串联形成整体。推动新城镇沿海河商业综合体、中建颐年养老社区、塘沽湾教育、邻里中心及商业配套等项目快速启动。积极推进新城镇南部新城项目开发建设,做好新城、营房两村农村城市化二期及梁子村棚改项目拆迁工作。推动中塘工业区、大港经济开发区、小王庄产业园区、太平镇中铁装配式产业园、寨上街神堂古村开发建设,加快中塘示范镇建设还迁。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3900亩,提高粮食产量,粮食生产能力达到9.24万吨。加快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农业产出效益水平、科技装备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积极申报创建中国(滨海新区)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打造“国际食品谷”。 建设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三美四乡”建设,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开展海滨街联盟村等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建设农民共同富裕先行区,加强对相对经济薄弱村扶持,实现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
(八)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全力推进民生福祉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好20项民心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36年。依法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简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手续,试点开展长期护理险。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满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继续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规范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个。提高健康卫生高质化水平,建成市中心妇产医院滨海院区,加快空港医院二期建设,推动五中心医院市级医学中心建设,每千人拥有职业医师数达到3.39人。科学精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疫苗接种。提高教育发展优质化水平,建成汉沽东扩区幼儿园、泰达一小二部等6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81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出台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加力居家社区养老设施建设,为300户困难残疾老年人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职能,切实发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作用。
全力推进文化体育繁荣发展。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办好第九届文创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挥好城市会客厅功能,建设万达文化旅游度假区,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落实健康天津行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63岁。推进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建成10个以上便民生活圈。推进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6.5%。
各位代表,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使命光荣而伟大,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士气、苦练事功、担当尽责、开拓进取,奋力开创美丽“滨城”建设新局面,为全市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名词解释
(按名词在报告中出现先后为序)
1.四不像:即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不完全像事业单位,但机制体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
2.四位一体:即技术研发、人才聚集、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四位一体” 的创新生态系统。
3.保税租赁海关监管新模式:该成果是天津自贸试验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立足高效、便捷监管的原则,通过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推动异地委托监管、租赁资产交易等多项海关监管模式,为解决融资租赁业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做出的探索实践。
4.两横两纵:指目前在建的三条轨道交通B1、Z2、Z4线,与现状轻轨9号线形成滨海新区“两横两纵”的轨道交通骨干网络。
5.双安双创: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
6.“1+3+4”: 1是指智能科技产业,3是指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4是指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产业。
7. 一廊一带一区多组团: 滨海新区锚定打造国际知名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整合现有旅游产品,串联海洋特色景区,将影视动漫、艺术民俗、生态环保与亲海亲水相融合,构建沿海蓝色旅游走廊、海河都市观光带、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及革命教育游、特色工业游、渔盐风情游等“一廊一带一区多组团”的滨海旅游格局。
8.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在CO2驱油等方面取得进展,但在产业化方面还存在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及成本的降低,CCUS前景光明。
9.PKS信创体系:指基于飞腾处理器和麒麟操作系统的安全体系,其中“P”代表(PHYTIUM)飞腾处理器,“K”代表(KYLIN)麒麟操作系统,“S”代表(SECURITY SYSTEM)安全保障体系,同时也代表中科曙光(SUGON)处理器。
10.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即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参加('10+5'),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5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56
联系方式:022-65305351